UDI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相关标准
医疗器械唯一标识(UDI)是国际医疗器械监管领域关注的热点,是监管手段创新和效能提升的发展方向。以下是关于UDI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的相关标准:
目前相关标准有 YY/T 1630-2018《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基本要求》 YY/T 1681-2019《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基础术语》 YY/T 1752-2020《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库基本数据集》和 YY/T 1753-2020《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库填报指南》。最新内容可通过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网站搜索“医疗器械唯一标识”查询
UDI的基本构成
产品标识(UDI-DI):用于识别注册人/备案人、医疗器械型号规格和包装的唯一代码。
生产标识(UDI-PI):由医疗器械生产过程相关信息的代码组成,根据监管和实际应用需求,可包含医疗器械序列号、生产批号、生产日期、失效日期等。
UDI数据载体
UDI数据载体:是指存储或者传输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的数据媒介,其应当满足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以及人工识读的要求。
UDI数据库
UDI数据库:是指储存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的产品标识与关联信息的数据库。与美国的GUDID系统和欧盟的UDI数据库类似,该数据库对公众开放,供公众查询。
发码机构
发码机构:是中国境内的法人机构,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行体系,确保按照其标准创建的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的唯一性,并符合我国数据安全有关要求。
UDI实施准备
熟悉UDI相关标准:与UDI相关的标准,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发码机构。如果只考虑中国市场,可以选择前文中三家发码机构中的任何一家。但由于不少器械的销售市场不仅仅局限于国内,在这种情况下,发码机构的选择就要兼顾到海外监管部门的要求(美国、欧盟)。
UDI标签生成
UDI标签生成:在产品完成GTIN(UDI-DI)分配,同时确定了产品的生产标识 UDI-PI后,下一步的动作就是生成UDI标签。按照中国法规的要求,UDI应包括两个部分:机器可读码,目前最为常见的形式就是一维码和(或)二维码;人工可读码,即应为数字和/或字母的形式。
以上标准是为了实现医疗器械的可追溯性,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保健质量,同时加强资料的采集和分析,为制定更好的医疗政策和优化医疗资源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。